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李嘉宇 上海报道
近期,跨国药企密集发布2024上半年财报,从各家已披露的业绩数据不难看出,重磅药物依旧增长强劲,但也有多款明星产品面临专利到期的困境。当生物类似药涌入,市场份额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激烈,这也将导致明星产品的增长逐渐放缓。
基于此,各大药企开始采用多种策略寻求市场新增长点,部分药企收购多项资产以加码新赛道,部分药企则通过裁员、砍管线实现降本增效。此外,在中国市场,受到市场控费模式的变化、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基金问题和成本控制、政策支持、国际合作与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跨国药企为了更好的市场布局,也进行了频繁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变动。
谈及当前跨国药企的市场现状,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产品结构来看,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集中采购的推进,外企专利过期药品业务受到一定冲击。但创新药审评和纳入医保的速度明显加快,创新药是外企中国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整体而言,大部分外企中国区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预计未来中国市场将成为跨国药企的核心增长点。
“随着集采不断提质扩面,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原研药厂家中选难度加大,对不少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分析师说。
跨国药企如何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行稳致远,仍需经过市场考验。
从各家企业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跨国药企似乎都在尝试找回自己的增长状态。
强生是最早发布财报的跨国药企。2023年,在完成消费者保健业务剥离后,强生在今年5月份出售了其在Kenvue的全部剩余股份(9.5%),转而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制药和医疗器械,整合制药(原杨森后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医疗科技两大业务。
根据强生财报数据,期内公司制药业务销售额144.9亿美元,同比增长5.5%。医疗器械业务销售额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备受关注的肿瘤产品为与传奇合作开发的CAR-T药物CARVYKTI。财报显示,强生/传奇生物的BCMA CAR-T疗法Carvykti二季度销售额1.86亿美元,加上一季度的1.57亿美元,上半年销售额3.43亿美元,同比增长81.5%。按照强生此前预测,该药物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美元。
梳理跨国药企财报可以发现,肿瘤业务是制药巨头的“必争之地”,也诞生了多款重磅炸弹和超级重磅炸弹药物。
阿斯利康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期内公司总营收为129.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产品销售额为12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强劲需求,肺癌靶向药物Tagrisso营收同比增长8%;血癌药物Calquence营收同比增长21%;与第一三共联合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Enhertu营收同比增长46%。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陈康伟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肿瘤市场的发展方向来看,阿斯利康专注于6大科学平台,包含肿瘤驱动因子和耐药性、DNA损伤反应、免疫肿瘤学、表观遗传学、细胞疗法以及抗体偶联药物等,希望挖掘更多创新药的研发方向,改善患者治疗结局的同时拓展新的治疗可能。
Keytruda在默沙东的财报表现中依旧亮眼。上半年,默沙东总营收318.87亿美元,同比增长8%。制药业务收入284.15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Keytruda营收达14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根据公开信息,作为将蝉联11年“药王”的修美乐拉下马的新晋“药王”,K药现在已经获批了40个适应症,且还有新适应症在探索,市场可能还会继续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肿瘤板块,受专利到期、仿制药竞品等因素影响,曾经的不少“明星”产品也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趋势。K药的直接竞争对手O药,在美国的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
百时美施贵宝财报显示, Opdivo(纳武利尤单抗)第二季度营收虽然增长3%至23.87亿美元,但涨幅仍较缓。BMS另外一款核心大单品——分子胶药物来那度胺已于2022年遭遇专利悬崖,随着仿制药的相继入市,来那度胺销售额已大幅下滑。2024年第二季度销售额下降6%至13.53亿美元。
众多企业的生物类似药入场围猎,也成为跨国药企肿瘤产品下滑的重要原因。罗氏财报显示,其在肿瘤板块的市场份额被逐渐瓜分蚕食,三大王牌药物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营收一直在走下坡路。
受生物类似药冲击,2020年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年销售额均萎缩至50亿瑞士法郎以下,超预期下跌,同比分别下降38%、29%和35%,三款药合计销售额相比2019年减少了58亿瑞士法郎。2021年三大药物年收入分别下滑37%,38%和28%,合计销售额相比2020年下滑45亿瑞士法郎。2023年三大药物销售额在专利到期之后营收急速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6%、19%、15%。2024上半年,由于生物仿制药竞争的影响,三大药物的销售额合计下降了4亿瑞士法郎。
这也意味着,随着全新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越来越少,制药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及动力去打造Fist-In-Class产品。
当前,全球医药市场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也有跨国药企在新冠业务骤减后,加速调整市场战略,寻求新机遇。
根据辉瑞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期内公司营收13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这一业绩数据高于市场预期的130.7亿美元,剔除新冠疫苗和口服新冠药的贡献,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34亿美元,同比降低11%。上半年整体来看,辉瑞营收281.62亿美元,同比下降11%,调整后净利润80.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
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伯乐表示,对公司在第二季度的表现感到满意,这是由公司收购的几个产品、主要系列品牌以及最近的商业活动所带动的。
事实上,各大药企都在加速培育接棒品种以减缓部门业务反应疲软带来的销售冲击
例如,葛兰素史克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销售额为78.84亿英镑(约1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24年上半年共营收152.47亿英镑(约195.16亿美元), 同比增长12%。疫苗销售额增长1%,去除新冠产品影响,增长3%,特殊药品销售额增长22%,HIV产品线销售额增长13%,肿瘤学产品销售额增长了一倍多,达到4亿英镑(约5.12亿美元),通用药品销售额增长12%。
而在2024年初,GSK宣布收购专注于解决呼吸和炎症性疾病公司Aiolos。GSK将支付后者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高达4亿美元的成功监管里程碑付款。此次收购,GSK将获得Aiolos的候选药物AIO-001。该候选药物为恒瑞自主研发且具有知识产权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克隆抗体,其可以阻断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下游炎症信号的传导,最终改善炎症状态并控制疾病进展。
罗氏在其2022年初推出的眼科治疗药物Vabysmo被认为是今年上半年主要的增长动力。在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2023年,Vabysmo的销售额高达26.34亿美元,其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24%。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几近翻倍,达17.94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93%。由此,也跻身罗氏最畅销药品TOP5行列。
ADC赛道也成为罗氏聚焦的下一个重要板块,在上半年初,罗氏就发布消息称,与中国本土创新药企宜联生物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靶向间质表皮转化因子的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候选产品YL211(“c-MET ADC”),用于治疗实体瘤。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显示,在中国开展的ADC药物临床试验超过1000项,涉及药企超过百家,中国已然成为了ADC新药研发的高地,MNC也频繁在中国“扫货”ADC管线,ADC药物出海俨然成为当下“潮流”。
为了加速培育接棒K药的产品,默沙东在ADC板块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被认为有望驱动新成长。2024年4月,为了巩固其ADC管线,默沙东宣布以220亿美元收购第一三共的HER3-DXd、I-DXd、R-DXd三款ADC药物权益。公告称,双方就三个候选ADC药物达成了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和潜在商业化上述候选ADC疗法。这是继2019年阿斯利康以69亿美元的总价拿下第一三共的ADC药物DS-8201后,再度创下ADC交易记录。也是默沙东在与中国药企科伦博泰三次引入ADC药物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后又一大手笔布局。
“医药行业新的增长点还是来自于差异化的价值提供,来自于推动行业进步的突破性创新,其中包括围绕临床需求的产品和发展赛道的创新、服务方案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收购,进行外延式创新和创新模式的重新组合将是市场的新增长点。在当前市场环境之下,跨国需要通过提升其创新和研发能力来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更要形成和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上述分析师说。
在寻求新市场机遇的同时,全球顶尖制药企业的“瘦身”计划依旧在继续。
随着2024上半年财报的公布,BMS、罗氏、吉利德、赛诺菲等也披露了削减管线计划,来适应新的研发生态,而这也是各大药企需要做足的功课。
BMS表示,将实施一项全面的“战略生产力计划”,力求到2025年节省约15亿美元的成本,包括关闭工厂、管线合理化并减少第三方支出,预计到2024年底裁减约 2200 个工作岗位,还将削减包括CTLA-4抗体项目、SIRPα拮抗剂和 BET抑制剂在内的12条研发管线,另有多个临床项目将被终止或外包。
罗氏已经削减了六个项目,大部分处于临床早期开发阶段,包括用于治疗具有特定合成致死基因组改变的肿瘤的具有BIC潜力的口服ATR抑制剂camonsertib、用于实体瘤的选择性泛RAF激酶抑制剂Belvarafenib、治疗重症肌无力的 Enspryng、用于结直肠癌的双特异性抗体RG6286以及用于精神疾病的RG6163以及用于尿路感染的LepB抑制剂RG6319。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罗氏至今已终止了20%的管线。
阿斯利康共剔除了3个NME和1项适应症,分别是AZD5055、AZD7503、MEDI6570和vemircopan的一项适应症。此外,阿斯利康还终止了口服因子D抑制剂vermicopan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开发,原因是缺乏疗效。
赛诺菲第二季度营收为107.45亿欧元,同比增长10.2%,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加上第一季度业绩后,2024上半年总营收达到了212.09亿欧元,增长幅度达到8.4%。其中,度普利尤单抗表现依旧亮眼,第二季度全球销售额达到33.03亿欧元,同比增长29.2%,加上第一季度收入28.35亿欧元,上半年销售额共计61.38亿欧元,预计全年销售额130亿欧元。
不过,赛诺菲也在二季度放弃了免疫学及神经学管线的部分适应症,包括自免赛道的CD40L抗体Frexalimab在干燥综合征上的Ⅱ期研究;RIPK1抑制剂Oditrasertib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Ⅱ期研究,以及用于治疗罕见遗传性疾病GM2神经节脂质沉积症的分子Venglustat的Ⅱ期研究这三条管线。
赛诺菲也强调,当前终止的部分管线适应症,不会影响相应药物其他适应症的开发。
除了管线调整,企业组织架构也在频频调整。
上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跨国医疗健康公司官宣在华掌门人的变化,包括礼来、葛兰素史克、诺华等。例如,5月14日,诺华宣布,自6月1日起,现诺华中国区总裁张颖被任命为诺华国际业务部首席商务官(CCO),领导诺华商业上市战略(CLS)团队,常驻巴塞尔。现诺华日本总裁Leo Lee被任命为中国区总裁。
5月10日,葛兰素史克宣布,现任GSK副总裁、中国总经理齐欣被任命为GSK大中华和洲际区域副总裁兼疫苗业务负责人,由余慧明接任其GSK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职务。另外,7月9日,葛兰素史克副总裁、中国疫苗业务负责人冯碧霞决定离开葛兰素史克,最后工作日为 2024年8月9日。
今年3月,强生医疗科技宣布Tulio Oliveira将出任中国外科事业部的新任总经理。同年4月,强生医疗科技又宣布陈艳丽将于2024年4月29日接任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及OneHR中国区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职务。7月15日,强生中国对外宣布,周敏涛将于7月25日起担任旗下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
医药是长周期赛道,如何将企业核心战略、候选人能力配置调整至最佳状态,是现阶段对企业发展和人才策略聚焦的重要课题。
“这些调整是有必要的,当前受到我国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医药反腐等政策持续影响,跨国药企在华布局策略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而医疗健康行业和中国市场的加速变化,也在推动医药企业战略和组织架构调整,以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上述分析师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奇瑞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自主品牌,其为了应对如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也是推出了多个子品牌,而星途绝对算得上是它旗下最为重要的子品牌之一了。就在...
新摩卡Hi4不仅是一款大五座旗舰电动SUV,更是搭载Hi4性能版电四驱技术的杰出代表。这一创新技术为产品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性能优势,无论是城市...
消费下行的趋势,正在影响全球酒水行业。 8月1日,百威亚太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上半年,百威亚太实现营收近34亿美元,同比下滑4.3...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023年1月12日,通用汽车为一款环视汽车出口辅助系统(surroundviewvehicleegressa...
7月30日,中国红牛在官方渠道发布声明称,长沙中院(2021)湘01民初564号民事判决书7月29日已驳回泰国天丝起诉中国红牛长沙经销商华厦...
新能源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势崛起。但近期,新能源车险贵的话题引发讨论。“车主喊贵,险企喊亏”也成了多方面临的难题。多方受访专家和险企表示...
2024年上半年的车市风云突变,传统车企坠落神坛、小米SU7的爆火等等事件接二连三。下半年各家车企想要脱颖而出,争先恐后的进行产品升级以及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邹丽珍通讯员粤外事 图/主办方提供 7月31日,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会上签署涉...
秦L将会在今年的5月正式亮相,大家对这台车还是相当比较好奇的,毕竟他的小弟秦PLUS目前在售的价格是6.98万,如果秦L真的就如试驾过的媒体...
5月23日,途观LPro正式开启预售。 这次途观LPro给粉丝们带来了许多的惊喜!在新能源车时代,智能化已经非常普及途观LPro紧跟着时代...